成语与词语:辨析中华文化精髓
成语是不是词语?
成语固然是词语,但词语却不是成语。成语和词语的区别?
习语只是单词的一种,意思是单词中包含习语。成语算不算词语
习语也被视为单词。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,它有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话语,表达一定的意思,作为句子的整体使用。
自古以来就有大量的成语流传下来。
其措辞常常与现代汉语不同。
成语也是现成的词,与成语、谚语类似,但也略有不同。
成语是每个人都会说的,成为词语,所以是成语。
定义:习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和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。
它是比词具有更丰富含义、相当于词的语法功能的语言单位。
易于记忆和使用。
而且往往带有情感暗示,包括贬义和褒义,当然也有中性的含义。
大多数成语都是4个字,但也有3个字和4个字以上的成语。
源成语是一类现成的词语,与成语、谚语类似,但又略有不同,从语言形式上看,成语几乎都是常规的四字结构,词语不能随意改变。
,而成语、谚语总是比较宽松,或多或少,不限于四个字。
例如“利刀斩乱麻”、“九牛二虎之力”、“驴刃不如马口”、“前怕狼,后怕虎”。
后面”,这些都是常说的成语; “百闻不如一见”、“真金不怕火炼”、“有志者事竟成”、“道远而知马强,但时过境迁”长见识心”。
这是一些经验之词,表达了完整的意思,属于谚语的范畴。
习语不同于成语、谚语。
出处如“狐锻虎威”出自《战国政治·楚策》、“溜蚌战”出自《言策》、“加蛇腿”出自《齐策》、“雕“船寻剑”出自《吕氏春秋·察金》,“自相矛盾”出自《韩非子·南史》,都是寓言。
例如,“还玉还赵”出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传》,“破釜沉舟”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“诸树皆树”。
草为兵”出自《晋书·苻坚记》,“一石杀二鸟”出自《北史》《长孙传》 《笙》、《甜口腹剑》出自《唐书·李林甫传》,都是故事中的故事。
从古书中截取句子来作为比较常见。
四字成语。
例如“井然有序”取自《尚书盘庚》“若轮廓在轮廓中,则工整有序”